仁者有爱,成善成美。年,《中国作家》特推出一期“仁美文学专刊”,展示当代残疾人作家的文学创作实绩。专刊作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和纪实文学等不同文学样式,围绕残障与存在、疾病与人生、内在体验与外在制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文学呈现与哲学思考。旨在呈现残疾人作家从行动和精神两个层面为社会树立的拼搏进取、无私奉献、感恩生命、追求理想的示范作用。
请跟随小编一同感受当代残疾人伟大而坚毅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发扬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断齿的牛角梳刘芳一群游客走进了店铺,面对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各种好奇,各种询问,各种把玩,两个藏族汉子在里面忙碌着,一个小伙子忙着回答不同人对材质和价格的询问。“是的,我们都是自己的纯手工艺品,原材料就是牦牛角。”他客气地说,“是的,很便宜,不还价的。”另外一个岁数大一些的默默地忙着手里的活计,他坐在柜台后面的一个角落里,腿上搭一大块皮毡子,粗糙干燥的手里正在为一把牛角梳子打磨抛光,粉尘在他的面前形成一团烟雾。
偶尔他也抬头看一看挑选小商品的客人,眼神很复杂,有疑惑不解,有嘲讽不屑,也有无可奈何,反正他是很不快乐的样子。
牛角做的痒痒挠、刮痧板、梳子,各种形状的不明功能的牛角手工艺品摆放整齐,不一会儿就被客人们弄得乱七八糟的了。一个女客人拿着一把半透明的黄色的牦牛角梳子问多少钱,店家说五十元,于是他们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三十吧!”女人举起梳子。
“不不不,就五十,这一把是牦牛的。”小伙子眼里满是真诚。
“三十,我就买,不然我就不要啦!”
“不好吧姐姐,这是真正的牛角的,又不是塑料的。”
“就三十,贵了我不要。”
“不行的,纯手工的。”他回头看了看同伴。
“三十就三十了,你看这上面有一道深色小裂痕呢。”
“那你就换一把,这个更好,你看好漂亮,也是五十。”说着就递给了她。
“不,我就要这一把,三十,我也不嫌弃它的瑕疵。”
冷不丁角落里的男人嘟囔了一句:“草原牦牛的,多少都有点纹路的,你不懂。”
女人白了他一眼,接着跟小伙子磨蹭着,而旅游团的人大多买到了他们心仪的商品,有的人边往外走边玩这些牛角,蹭脸的蹭脸,敲头的敲头,捶背的捶背。
女人仍然不死心,“卖给我吧,他们都走了!就这个价钱了,不然我真的不要这把破梳子了。”
两个男人懒得理睬她,打磨的手飞快地舞动手里的一块破布,另外一个开始重新规整柜台里的东西。
女人回头看看远去的同伴,焦急起来,抓着那把半透明的牦牛梳子,一狠心道:“三十五!”
小伙子叹口气,“好吧,给你了。”
女人手忙脚乱地付了钱,戴上帽子出门追赶她的同伴去了。
做活儿的那个人对小伙子说:“如果是我,就是不卖给她,连牦牛都会不高兴的。”小伙子笑了笑,说:“可是,她真的很喜欢呢。”“喜欢她还嫌弃,不识货。”
女人举着那把梳子,三步并作两步往前跑,“我买得比你们都便宜,哈哈哈,你们就是这样沉不住气,这些小地方的人就是经不起我磨,这叫经验,哈哈!”话音未落,一块石板被她踩翻了,一个趔趄,她的身体失去了平衡,梳子脱手飞了出去。暗黄色半透明的梳子在空中滑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吧嗒”清脆地落在另外一块石板上。
女人惊慌失措地捡起她的梳子,它毫无悬念地断了一根齿。
她的梳子这回真的破了,我在她身后有点难过,有点好笑。
这些买卖小商品的藏民,他们活得简单纯净,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他们心里对大自然的恩赐怀有敬畏和感激呢?
他们这些手工小作坊带来的生活气息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像高原的蓝天,很纯粹。
来源:《中国作家》仁美文学专刊
编辑:孙茹